在现场管理中,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:现场管理人员,特别是班主管们每天忙的团团转。除了照看产量以外,兼顾各种审核、安全审核,质量审核、员工考勤,还要参加各种改善会议,TPM,SMED,问题解决等等。于是乎,我们听到基层管理人员们的疾呼:一方面要标准化,一方面要精改善。那究竟该把精力放在哪里?
一般公司是有层级架构的。简单来说,分为基层,中层和高层。
如果将工作内容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:一类属于标准化,一类是属于改善。标准化不难理解,就是那些已经形成固有工作模式的工作。改善则包含两部分,一部分是对现有标准的改进(我们暂且称之为B1),另一部分是对未知领域的扩展(称之为B2),这两部分都最终会形成标准。
那么不同层级的人的精力该放到哪里呢?
基层员工建议将80-100%的精力放在适应标准上; 我们发现,现场发生的很多异常案例都是源于基层员工对已有标准的忽视,或者说执行上的偏差。这就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让员工执行标准上,这是保证稳定生产的前提基础。如果,员工对现有标准有想法,可以反应给上级,由专人立项检查后,再做定夺。
中层则建议将50%的精力放在执行标准上,30-50%的精力放到对现有标准的改善上(B1);中层有义务协助基层执行现有标准,因为标准就是企业的法典。
只有共同遵守,法典才能真正发挥作用。随着时间、环境的变化,现有标准常常会变得不适应现状的。那么谁该担负起及时调整标准的重任呢?答案是中层。
中层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适时的修订现有标准,已保证标准的适应性和可靠性。很遗憾的是,这部分往往被忽略,没有及时落实。以至于标准与现实逐渐脱离,标准的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,管理变的无力,执行性也每况愈下。
基层员工冷落标准文件,长期无人问津,把它们仅仅看成是参考价值极低的一纸文书,应付审核的摆设。而基层主管们频频面对一开始文中提到的各种应接不暇的问题。只有中层把相当一部分工作精力放在对现有标准的改善上来,对可能发生的标准变化的提前应对上,才能真正释放基层管理人员的精力,让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执行标准上来。
高层的精力则建议是50%放在对现有标准的改善上(B1),30-50%对未知领域的扩展(B2)上。
高层看标准时,是要带着批判的眼光,发展的眼光来看的。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质的飞跃。当然,这不是说高层一旦提出,立刻就把标准改了。修订的过程是要按照程序来到进行的,一定要经过必要的风险评估,甚至是试运行才逐步落实的。有些人,为了博取高层的赏识,将高层的想法奉为圣旨,不加任何评估验证,盲目改动现行标准。这是对标准的亵渎,是对标准致命的伤害。此外,随着市场的变化,高层应该放眼未来,审视组织的实际情况,设定未来的方向,把标准的变革,而不仅是改善作为中心。只有这样,才有助于企业立于不败之地。
标准化管理和精益改善,我到底该把精力放在哪里?
这个问题,视您所处的环境而定。我们一直是在标准中寻求新的改善,在改善中探索新的标准。标准和改善的精力分配是动态的,要根据你所处具体环境,形式做出及时的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