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虽然我省汽车行业质量发展整体状况良好,但仍有少数企业漠视质量标准底线,以各种所谓的‘潜规则’进行不正当竞争,严重危及湖北汽车行业整体形象。其中10种现象比较突出,需要引起全行业的高度注意。”9月12日,湖北省质监局召开以“质量湖北 汽车强省”为主题的汽车产业执法打假行政约谈暨质量提升推进会(以下简称推进会),该局局长王兴於在集中约谈105家企业负责人时如是说。
天行健咨询公司发现近年来,湖北省汽车产业迅猛发展,已形成武汉乘用车、十堰商用车、随州专用车、襄阳轻型商用车及中高档轿车四大汽车制造产业基地,总体呈现出“总量进位、质量升级”的发展态势。2015年,全省汽车工业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,产量196.8万辆,同比增长12.8%,占全国汽车生产总量的8%,居全国第6位。
然而,在发展的同时,湖北汽车行业也暴露出10大质量问题。
1、即专用汽车超标超限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;
2、发动机以“低”冒“高”、以次充好,个别企业通过更换铭牌和编码,将国Ⅰ、国Ⅱ发动机冒充国Ⅲ、国Ⅳ发动机;
3、认证车辆的一致性存在问题;
4、假冒他人厂名厂址;
5、伪造合格证等质量证明;
6、未经检验签发合格证;
7、未经强制性认证;
8、校车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;
9、零部件未经强制性认证;
10、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汽车零部件及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。
据湖北省质监局稽查局局长吴光银介绍,近年来,该局不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,持续开展汽车产品执法打假“亮盾行动”,严惩行业“害群之马”。2015年,全省共开展汽车产品国家级监督抽查11批次,省级监督抽查238批次,对不合格企业和产品进行了及时曝光;共受理汽车产品举报投诉812件,同比增长63.05%。检查企业278家,立案68件,涉案货值8023万元;共开展29起汽车召回监督检查工作,涉及车辆333万辆。
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根本原因是少数企业法律意识淡薄、质量意识不高、诚信意识不强,对高危风险‘无知无畏’,存在侥幸心理。因此,要对症下药,精准发力推行六西格玛管理,标本兼治,推动形成汽车产业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。”王兴於在集中约谈时强调,全省汽车行业要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正视存在的问题,主动落实好“三个责任”(即认真落实质量安全保证的法律责任;全面落实质量控制的管理责任;主动落实质量诚信的社会责任),全力以赴共同打好汽车质量提升攻坚战。
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负责人表示,质检总局在汽车产品质量治理、打击汽车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方面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,有效遏制了质量违法蔓延势头。当前,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已进入高发期、爆发期,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“瓶颈”,成了我国汽车产品走出去的“绊脚石”。湖北举办此次活动非常及时,也非常必要,体现了政府高度重视,质监部门主动作为,部门间通力合作,企业媒体广泛参与。湖北汽车产品质量治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,尤其是率先在全国开展汽车产品技术执法,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效果,形成了湖北特色,其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