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采购往往只看重价格,或者更看重价格而忽略“价廉物美”。更致命的是一味的降低价格,最终导致供应商摊牌,无法合作,导致寻找新的供应商,报价,打样,试产...这最终影响了生产的整体节奏,或者说供应商为了保证利润不得不补货,从而影响了最终产品的质量,随之而来的就是生产线停工和客户投诉...所谓精益采购,就是将精益的思想运用到采购过程中:在合适的时候,以合适的价格从合适的供应商那里买回来。
精益采购是运用精益思想,以采购成本治理为切入点,通过规范企业的采购行动,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,以质量、价格、技术和服务为依据,在需要的时候、按需要的数量采购需要的物资,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一切浪费。采购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价格。
为了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,需要建立采购人员的精益思维,实施精益采购。如何实现精益采购?这就要求“合格”的供应商在“要求”的时间内,以“合理”的价格提供“数量正确”、“符合质量要求”的产品,并提供优质的服务。
精益采购首先要找到更多合格的供应商,这样才能形成供应商之间的良性竞争模式。如果需求量大,质量要求高,就要找生产厂家直接供货;如果量少,可以找代理商供货,因为生产厂家的运输成本可能比代理商高。在找代理供货的时候,也要注意不同代理之间的价格差异。比如某公司采购了一批特殊的劳保产品,找了当地很多经销商比价,价格始终达不到想要的价格。然后再找一个省会城市的经销商,价格降了15%。原因是什么?是因为生产厂家给二级城市经销商的价格比一级城市高。所以供应商不是很多,而是合适的。
无论是企业的建设期,还是生产期,采购时间都很高。如果在此期间货物缺货,可能会影响工期或停产。如何在要求的时间内买到需要的产品,需要采购人员有计划,就像看板管理一样,根据需求进行采购。在实际工作中,可能会遇到使用部门计划不周的情况,这就需要采购人员关口前移,帮助使用部门制定合理的计划。还要求采购人员了解供应商的生产周期和供应量的经济性,将需求时间与供应时间匹配起来,有效实现拉动式采购。
是不是价格越低越好?采购方在产品“符合质量要求”的情况下,以最低的价格采购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是正确的。价格以质量、交货时间和数量为基础。没有这些保证,价格只是一个数字。关键是看性价比。性价比最好的时候,采购成本才能真正降低。比如知名品牌减速机的使用寿命是6年,普通减速机是3年,相差一倍,但知名品牌减速机的价格只有普通型号的1.5倍。显然,知名品牌减速机性价比高,更有利于节约成本。
采购数量一般指使用部门上报的计划数量,但按照计划数量采购合适吗?比如某公司的生产部门想买一批化工原料,怕缺货就增加计划数量。按计划采购后,生产工艺发生变化,化工原料采购量减少,造成大量积压。所以采购人员在接到计划后,首先要了解供应商的发货时间,是否有定期库存。然后把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,让他们知道什么时间上报计划合适,安全库存多少,需要什么必要条件才能维持不间断的生产。这样就不会堆积大量的原材料,占用资金和仓库。所以东希望倡导的“零库存”管理是非常有益的,采购也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。
优秀的品质是生产的基础。功能越好对公司越好吗?再比如,某公司实验室需要采购超纯水机,根据实验使用二次水即可满足要求,但供应商建议采购一次水的超纯水机。公司综合分析后认为,一级水的使用范围根本没有检测项目,但由于增加了一级过滤,成本会增加1/3。最后,它决定购买生产二次水的设备。比如手机,生产厂商宣传有多少功能,我们会为多个功能付费,但这些功能我们真正用的有多少?所以不必要的功能也是浪费,保持质量符合使用需求也是精益的表现。
采购中的精益远不止这些。如果把精益的思想运用到采购中,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。
精益采购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总成本为企业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工程、商品和服务,既降低了成本,又保证了供应、质量和适当的库存。为了实现精益采购的目标,在采购的过程中应遵循5R原则,使采购的效益最大化。5R原则是对的时间、对的质量、对的数量、对的价格、对的地点,即在对的时间、以对的价格从对的供应商那里回购所需数量的商品。
要实现这个目标,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一下能否做到精益采购:
采购计划包括年度采购计划和月度采购计划。没有明确的采购计划,缺乏对采购需求的分析和对供应商的培训,大量常规的采购就会变成突然临时的采购,采购的成本就会上升。采购计划要充分考虑年度生产计划、生产物资定额、库存情况、历史采购价格、当前市场价格等因素,并充分收集分析需求信息,科学制定计划,保证质量和数量满足使用需要,准确预测,避免过多、超标采购,造成不必要的浪费。
采购价格管理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关键环节。采购让员工在产品“符合质量要求”的情况下,以“最低的价格”买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,也就是达到最佳的性价比,才是对的。
企业要建立动态价格控制机制,定期进行市场调研,了解市场变化,随市场情况及时进行价格调整;注重采购成本分析,充分考虑订货成本、物流成本、维护成本等采购总成本进行市场报价。
采购控制价要与采购权、价格控制权、质量验收权分开,相互负责,不越位,防止暗箱操作。
稳定采购质量会降低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。提高采购质量是降低企业成本、增加企业收入的有效方法。明确采购质量管理中各责任主体的职责,包括:采购部门必须明确采购质量目标;管理业务部门制定质量管理相关标准文件,明确质量要求;质检部门应制定验收规范,明确验收方法和数量;对部门使用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督,关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情况,形成进厂使用全过程的质量跟踪。
采购库存是企业管理系统高效、低耗、灵活运行的重要保证。根据采购物料的类别设置使用寿命、安全库存、安全天数,在合适的时间适量的采购。尤其是高价值的物资,要以管理为主,严格控制,避免物资积压造成浪费资源。推进进口零部件国产化替代等措施,优化库存结构,加快库存周转,减少资金占用,保障供应安全。
加强管理的存储,通过日清、周结、月结对仓库进行定期盘点,及时了解物资的发放和使用情况,及时发现管理造成的积压、损坏、变质,实现“账、卡、货、钱”四个环节,最大限度减少库存物资和资金的占用。
采购合同是供需双方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,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,非常重要。对供应商资质和履约能力的审查是防范合同风险的第一道防线;合同内容应清晰、准确、易于实施,坚决避免合同条款的模糊性;审计合同法律法规规定,财务和审计部门应明确审计要点,确保企业权益。
管理供应商包括供应商的开发和定期评估。
供应商的发展是采购体系的核心。为供应商设定优先级,集中精力改善和发展重要供应商,即采购项目占采购总量比例较大的供应商;寻找更多合格的供应商,从而形成供应商之间的良性竞争模式。
建立动态的供应商评价体系,设定评价标准,形成优胜劣汰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