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行健精益生产咨询公司联系热线
天行健精益生产管理咨询微信二维码
天行健精益生产管理咨询公司公众号

精益制造的两大抓手_精益原则

作者:分类:精益生产管理资讯时间:2019-09-04 09:02:40

企业走“精益”之路,说到底就是企业全体员工通过“精益”的改进行动,不断培养自己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意识、思维和能力的过程。需要领导者从自身转变观念,共同影响和带领全体员工,相信并践行精益,把企业带向更美好的未来。在走向精益的过程中,丰田倡导的两个精益原则在今天依然适用,必须长期坚持。一个是自働化(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动化),一个是准时。


所谓“自働化”,是指保证不合格品或防止不合格品流出的机制或方法的总称。因为这些机制或方法具有判断和自动停止的功能,所以丰田章一郎坚持使用“这个词丠“旁边一个人,这意味着某人的智慧。


有这么一个关于自働化的美丽故事。小的时候,Hiichiro总是在织布妈妈晚上下班的时候把次品找出来。遗憾的是次品需要打折出售。他发现大部分不好的原因都是因为中间的一个断经造成的,于是他开始想办法,最后开发了一个小机制。每当有一个断裂的经线,一个小铁片就会掉下来,卡在动力系统上。一郎告诉母亲,以后脚不能动了就停止编织,戴上老花镜检查连接断了的经纱,然后继续编织。此后,他妈妈停止了生产次品,减少了折扣损失。这是一个改进的经典例子,源于一郎的孝心。


在“管理”的实践中,为了降低产品的不良率,人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,而且往往是吃力不讨好。例如,为了防止设备产生不良品,我们将安排一名设备管理员在设备旁边看着设备,以便检查产品。比如为了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,我们会在工序间增加检验员,对半成品进行逐一检查。比如产品生产结束后,我们要做最后的检查。事实上,所有这些检查都不会产生客户价值。检查越多,浪费越大,但还得检查。不仅如此,当通过检查发现不良品时,还要返工,有的甚至需要直接报废,导致浪费更多。更可怕的是,所有的检查终究不能保证所有的不良品都能消除。任何缺陷产品一旦流向客户或市场,都会引起客户的索赔和巨大的声誉损失。可见,通过加强检验来降低不良率的做法,终究不是一个达到高效率的好办法。

相比各种检查,自働化聪明多了。通常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实现:一是研究一次就能做对(傻子不犯错)的“防傻子”方法,不做不好的产品;另一种是不能保证一次做一对,想办法找到一种可以防止不良品流出的“纠错”方法(出错后强制纠正)。一郎发明的方法属于纠错范畴。为了有效区别于人们所提倡的“系统”,作者将这些好的结构化方法称为“机制”,可见机制比系统更可靠。


那么具体什么时候需要学习自働化提升呢?是的,你离质量的源头越近,自働化的改进就越有价值。首先,如果能在产品设计阶段遵循自働化原则进行改进,效果会是最好的。比如我们常用的钢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以前对笔身和笔盖的配合尺寸公差要求较高,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尺寸不良,造成返工。此外,在使用笔的过程中,会出现因磨损而松动的现象,从而导致客户投诉。现在改进了设计,就是在笔身和笔套上加了一个卡环(或点),然后增加了匹配的尺寸公差。这样既能防止尺寸不好,又能保证在使用中不会因为磨损而出现松动的问题。其次,通过加工工艺、夹具或加工设备的自働化改进,可以消除不良品。最后通过改进自働化检测方法,消除不良流出。网上广为流传的用电风扇检测不良品(有缺失产品的箱子)的例子,就是一个很好的自働化改善案例。


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,通过自働化改进解决质量问题是机制导向,而不是制度或责任导向,可以更好的引导我们系统思考,改进方法。通过自働化的改进,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不良率,还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,减少各种质量损失,值得我们不断的坚持。


准时制(Just-in-time)是指在生产流程中采用后流程拉动的方法,实现流程之间快速及时的循环,而不会停滞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JIT。据说一郎在创办丰田之前,曾去美国福特公司观摩学习。看到每个车间都堆了一大堆中间库存,他就问福特的人是怎么回事。福特告诉一郎,这是生产必须大量保有的缓冲库存,否则生产很难顺利进行。一郎接着问,这是为什么?是的,如果没有缓冲这种库存,当出现任何异常,比如设备故障、操作失误、次品、投料不及时等,生产就会停止,产生巨大的浪费的人力。一郎心想,以后要做汽车,反正要反其道而行之,就是以准时为原则,减少中间库存,减少库存造成的大量浪费。


到现在都说库存类型生产适合大批量生产时代,现在是小批量多品种,必须采用JIT生产。丰田人认为,无论是大批量生产还是小批量多品种生产,准时都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。如果不能准时,库存将是必要的。库存是万恶之源。库存本身就是浪费,占用资金、利息、空间、资源,还可能带来降价的风险。库存也会导致很多问题,比如搬运、储存、寻找、保护等没有价值的操作;库存会掩盖大量管理差的问题,导致产能不清,产量不稳定,停工、停线、物料延误等异常的不重视,导致工作现场懈怠,没有紧张感和节奏感,效率低下。


当然有人会说,我也想守时,消灭库存。但现实是,如果没有库存的缓冲,我们会发现停工待料的问题会无处不在。可能浪费更严重,得不偿失。持有这种想法的人绝不在少数。问题是他认为追求准时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,即要么有股票,要么没有股票。事实是,追求准时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,是一个通过改进不断降低库存的过程。


这里要明确一点,无论现在的库存是什么,都是“合理”的客观存在,是自然的结果。根据笔者的经验,对于一个不追求准时的企业来说,没有人能说清楚为什么库存是那么多,而不是少。之所以说“合理”,是指如果一切都不改变或改善,那么库存通常不会比它少。如果小于它,生产可能会停,会造成更大的损失。当然,说它“合理”并不是说让它存在,而是从现状开始一个不断减少的循环。


那么如何开始这个循环呢?如果没有专家指导,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会请相关部门研究分析库存的合理性,结果肯定不了了之,因为目前的库存总是相对“合理”的。在管理实践中,库存只是结果,追求准时既是原则,也是降低库存的手段。所以为了减少库存,一定要按时改善。所谓的及时改进,说到底就是和产品生产相关的各个部门都开动脑筋,想办法缩短工作或运营周期的过程。


理解了这个逻辑之后,事情就变得相对简单了。销售部门要尽量缩短客户订单处理周期,更快地将订单信息通知计划(制造)和采购部门;采购部要提高部门的工作和供应商的能力,更快的保证物料供应;制造部门要进行持续改进,消除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异常,提高设备、工艺和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,最终达到缩短制造周期的目的;为了改进检验方法,检验部门最好与制造部门并行工作,在材料或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完成检验...这样提升的结果是,整个生产周期越来越短。对应生产周期的缩短,可以安心降低库存。理论上,每天每生产个周期,可以减少一天的库存。很多时候我们发现,企业的库存越少,它的订单交付越好,是因为它的生产周期足够短;而库存越多的企业,因为生产周期太长,订单交付越差。


也就是说,以零库存为目标,以准时为原则,迫使包括销售、采购、检验、制造部门在内的所有前置工序进行全面改进,追求设备零故障、工作无差错、无缺陷、不延迟投料,将周期大幅缩短生产。


综上所述,丰田倡导的两个“精益”原则对企业管理意义重大,值得我们持续坚持。

官网所发稿件、图片、视频均用于学习交流;文章来自网络或者老师投稿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!
查看更多请点击-->:精益制造精益改善精益原则